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夏季养生知识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夏季养生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什么意思?
《黄帝内经》有大量的篇幅在讲养生,有一句话作了很好的归纳,“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大致的意思是讲,人要法于自然,遵循天地阴阳及自然变化规律,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注意精神调养,劳逸结合,自然能够长命百岁。
人体身体的调养要顺应自然,做到与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相协调相对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保养身体,增强人体的适应自然能力。
春季万物生发,阳气上升,这时候大自然从冬天的收藏状态苏醒过来,人体也要相应的增加户外的活动量,春季仍然有寒气,也要注意适当的防寒保暖,以保护人体升发的阳气。
夏天阳气逐渐上升达到顶峰,暑热亢盛,要注意避暑,但顺应自然的节气规律,春夏要养阳气,不宜过度的清凉,不宜食用过多冰凉食品,否则容易伤及阳气,对于阳虚的人来讲,夏季养阳是最容易的,而且是最合适的季节。
秋天气候逐渐收敛,万物收藏回来,天气转凉,燥邪容易侵袭人体,可以多食用滋阴润燥收敛之品,以防止秋燥。
冬天万物收藏,阳气最弱,阴气最盛,户外天寒地冻,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增加休息睡眠的时间,但辛辣燥热温补之品也不宜食用过多,否则在冬天反而容易上火,不利于冬季养阴。
因此掌握四时的运行规律,人体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会受到自然的影响,顺应四时,以养天命。
什么是中医养生?怎么养生?
一、中医食养:五谷为养
我们日常吃的米、面粉称作细粮。把玉米(面)、小米、高梁、豆类和薯类等称作粗粮。粗杂粮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丰富,玉来薯类等粗杂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每周至少吃3次粗粮,会对健康有所帮助,也使人的肠胃更健康、食欲更强。粗细搭配,蛋白翻番互补,营养翻番。
二、睡眠养生。
中医历来重视睡眠养生。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睡者、能吃者、能长生。因为,良好的睡眠是保持良好状态的基本条件,培养好的睡眠习惯很关键。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可见睡眠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三、中医拍手操:有益健康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平齐,双手有节奏地击拍。先双手拍36下,活动一会儿再拍50下,这样就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上分布着许多穴位,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气在全身的运行,这样全身气场可以调动起来,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达到健身的目的。建议您每天清晨做拍手操有益健康。
感谢邀请!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她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知识、丰富多彩的方法、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鲜明的东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她以中国古代的天、地、生、文、史、哲为深厚底蕴,以中医理论为坚实基础,集各地各族人民的养生智慧为一体,融汇道、儒、释及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养生体验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养生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近年来,顺应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需要,中医养生学已成为一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老而新兴的中医分支学科。
当前,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和医疗卫生工作重心的前移,中医养生学的价值更加凸显。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夏季养生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夏季养生知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